咨询热线:

河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

2023-06-28 浏览量:259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对儿童发展的优先保障,坚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坚持保障儿童平等发展,坚持鼓励儿童参与。

总体目标:保障儿童权利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城乡、群体之间的儿童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和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普惠和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发展领域和主要目标

(一)儿童与健康主要目标:

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3.0‰、5.0‰和6.0‰以下;构建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促进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供给,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知识、方法和技能;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10%和5%以下,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儿童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70%以下;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教育等。

(二)儿童与安全主要目标:

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排查消除溺水隐患,儿童溺水死亡率持续下降;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儿童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减少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和中毒等伤害的发生、致残和死亡;儿童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提高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能力;预防和干预儿童沉迷网络;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等。

(三)儿童与教育主要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3%以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在96%以上;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保持在93.5%以上;特殊群体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根本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友善、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等。

(四)儿童与福利主要目标:

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得到公平满足;保障儿童基本医疗权益;构建连续完整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机构和托位数量持续增加;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流动儿童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进一步巩固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儿童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通并有效运行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基层儿童福利工作阵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儿童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明显壮大等。

(五)儿童与家庭主要目标:

发挥家庭立德树人第一所学校作用,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掌握运用科学育儿方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培养儿童成为好家风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增强亲子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建立健全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规政策体系;提升家庭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应用等。

(六)儿童与环境主要目标:

将儿童优先理念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提供更多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保护儿童免受各类传媒不良信息影响,提升儿童媒介素养;儿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增加公益性儿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外活动场所,提高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提高儿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时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先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开展儿童事务国际交流等。

(七)儿童与法律保护主要目标:

完善保障儿童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加强保障儿童权益的执法工作;完善司法保护制度,司法工作体系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特殊需要;儿童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保护儿童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保障儿童的民事权益;落实儿童监护制度;禁止使用童工,禁止对儿童的经济剥削,严格监管安排儿童参与商业性活动的行为;依法严惩侵犯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利用网络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分级干预,降低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未成年人人口数量的比重等。



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