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探究课程:我为娃娃做新衣

2023-08-17 浏览量:165

01 /

项目兴趣来源

小班的宝贝们在玩角色扮演区的时候,对娃娃的衣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总是说“娃娃的衣服好漂亮”“我也想为娃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将和孩子一起探索并且亲手制作娃娃的衣服。我们根据图片、视频以及观察班级内娃娃的衣服等方式,对幼儿进行了直观性的具体形象思维,让孩子对制作衣服有初步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意识和好奇心,小五班“我为娃娃做新衣 ”项目化探究活动开始了。

02 /

项目研究目标

1.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商的能力。

2.通过幼儿时装表演秀的开展,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3.通过自己为娃娃设计衣服,提高幼儿艺术方面的表现力。

03 /

项目研究准备

1.调查表、信息报、ppt

2.关于衣服的百科

3.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

4.制作衣服的材料:报纸、胶棒,布,马克笔、别针,装饰性材料等。

04 /

项目研究线索

e84f30c4184efdab9a06d250cccaab19.png

05 /

项目研究过程

1695115108856.png

1695115200262.png

80c51b419f603c1390141eead15afa45.png

1695115385013.png

06 /

项目反思

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生成“我为娃娃做新衣”项目活动,在活动的初始,幼儿在产生为娃娃做衣服的想法后,教师引导幼儿就衣服的话题进行讨论,把幼儿想知道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一些在儿童经验范围之内的问题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讨论就解决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便根据幼儿感兴趣的程度做成调查表的形式寻求解答,课程始终围绕幼儿发现的问题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教师的有效支持是实施生成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去研究衣服的制作方法,并且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亲自动手操作,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也并没有限制多种材料的可能性,引导幼儿充分的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循环利用。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支持分组探究,在衣服的制作与固定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同伴之间的的经验往往会引发其他幼儿的认知冲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观点和做法中的矛盾之处,从而修正自己的想法。整个活动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在不断探索中推动课程的发展,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也获得了更多有益的经验。

当然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1.在孩子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先初步练习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这样就不会让有的幼儿有挫败感。增加活动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2.如果本次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幼儿就会获得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所以在课程建构与实施过程中要有效地开发利用园内外的资源,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

3.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在装饰及固定的时候,可以先让幼儿用绘画形式制定好。此外在以后的探究过程中增加记录表征形式的使用,虽然小班幼儿不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很好地记录下来,但是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表现出来,能更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

一块小小的布料,通过孩子们奇思妙想的创意,在老师和小朋友们神奇的双手下,最终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衣服。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扫码看新闻